重磅消息!低价销售的烟“以假乱真”
近日,广西南宁海关联合烟草部门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烟案,现场查获仿冒"中华""芙蓉王"等品牌香烟12.6万条,涉案金额逾1.2亿元。该案揭开了烟草市场深水区的冰山一角——以"低价销售"为诱饵的假冒卷烟,正通过精密仿制工艺实现"以假乱真"
在东莞经营便利店的陈志强(化名)向记者展示了两种"芙蓉王"香烟。左侧是从正规渠道进货的版本,右侧则是他在某批发市场以七折价格购入的"特供烟"。"烟盒侧面的镭射图案转动角度完全一致,就连滤嘴里的爆珠口味都难以分辨。"这位有十年从业经历的店主坦言,若非烟草稽查人员上门抽检时指出爆珠液体检测值异常,他至今仍认为这批"低价烟"只是未缴税的走私货。
这种"以假乱真"的技术突破正在加剧监管难度。来自湖南长沙的婚庆公司老板周慧(化名)讲述了她的遭遇。今年5月,她通过社交平台采购了60条"低价中华"用于婚礼招待,到货后使用官方扫码验证显示"正品"。直至有宾客反映香烟口感刺喉,经专业机构检测才发现,这批烟的烟丝中掺入了30%的劣质再造烟叶,外包装二维码系克隆自已注销的正规编码。"这些造假者太懂消费者心理了,既用低价吸引人,又用技术骗过人。"周慧无奈地说。
"现在的假烟生产线已实现全流程'以假乱真'。"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专家在现场勘查中发现,查获的造假设备可精准复刻烟草专用水松纸上的微缩文字,甚至能模拟真烟燃烧时特有的"灰柱持白"现象。犯罪团伙通过地下技术论坛购买到瑞士淘汰的卷烟机组图纸,雇佣化工专业人员进行烟用香精调配,使得每包假烟成本不足8元,却能以45元的价格通过"低价销售"渠道流通。
记者暗访发现,假烟流通网络呈现"线上线下融合"特征。在某二手交易平台,标注"免税滞销品"的卖家主动引导买家转至社交软件沟通,发送的"验货视频"中,香烟外包装的钢印、拉线与专卖店商品如出一辙。"我们支持先拆封验货再付款,不满意随时退。"当记者质疑货源合法性时,对方立即分享出三张不同版本的"完税证明",其中两张经税务部门官网验证系伪造文件。值得注意的是,该账号近半年已更换四次交易平台。
监管科技与制假技术的博弈日趋白热化。上海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最新研发的"分子光谱比对系统",能在10秒内识别出烟丝中是否含有非烟草添加物。"部分造假者为应对检测,在烟叶中添加了糯米浆和竹纤维来模仿真烟燃烧特性。"技术人员在检测2023年查获的假烟时发现,有13%的样本通过了传统检测设备的六项基础指标测试。这种"以假乱真"的升级,迫使监管部门不得不将检测指标从28项增加至41项。
在这场"魔道之争"中,消费者维权仍面临困境。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统计显示,2023年第三季度受理的假烟投诉中,仅23%能成功获得赔偿。法律专家指出,"低价销售'策略往往与'非正规渠道'绑定,消费者很难取得有效证据链"。随着《烟草制品溯源管理条例》的实施,每条正规渠道销售的香烟都将拥有独立溯源码,但部分造假者已开始通过回收旧烟盒二次灌装的手段继续"以假乱真"。
当记者回访因销售假烟被处罚的陈志强时,他正在店里安装烟草部门配发的"慧眼识烟"AI鉴别仪。"现在每批进货都得扫三次码,还要拍开箱视频留底。"这位店主擦拭着被暂扣的烟草专卖许可证苦笑,"当初以为低价烟能多赚点差价,没想到差点把十年老店赔进去。"在他身后的玻璃柜上,"诚信经营"的标语旁,新贴的"拒绝不明渠道进货"警示贴格外醒目百米外的巷口,流动商贩"低价处理品牌香烟"的吆喝声,仍在暮色中隐约回荡。
相关阅读
-
最新进展!香烟在哪买“浑然天成”
近日,某省公安厅通报的一起特大走私香烟案引发震动——一个号称"购烟如点外卖般浑然天成"的犯罪网络被连根拔起。该团伙通过深度嵌入本地生活服务平台,将非法烟草交易伪装成"生鲜配送",仅2023年上半年就完成交易23万笔,涉案金额高达14亿元。这场代号"浑然天成"的专项行动,不仅揭开了新
-
最新消息!正品一手外烟“千载难逢”
近日,海关总署2025年一季度打击走私专项行动通报显示,全国查获非法入境香烟案值突破5.2亿元,同比激增33%。在这组数据的背后,正品一手外烟渠道的"千载难逢"机遇正悄然改写烟草消费格局——当走私烟被持续挤压,具备合法资质的跨